“难道朕真的做错了?”
史旰心中憋啊,你老人家有没有做错,俺那敢评价啊?
赵祯扭头问身边的内侍:“去年那个皇城司的侍卫叫石,石什么来着?”
内侍会意,悄声说:“官家,可是护送殿下回来的那个侍卫?”
“正是。”
“他叫石黄。”
“你将他传上来。”
“喏。”
一会儿石黄带进来,赵祯说道:“你与史旰一道去趟延州,确认是不是那少年。”
赵祯从女儿嘴中套出真相后,立即将石黄二人召见,给予一些赏赐,并且授了指使之职,但因为王巨的“挑唆”,赵念奴这大半年来活得无比的精彩,事儿大条了,所以赵祯同时下达了封口令。赏归赏,若泄露,朕定斩不饶。
因此史旰莫明其妙。
“石卿,可记住朕的话?”
“臣时刻铭记在心。”
“那就好,史侍卫似乎找到了那个大牛,你随他一道去延州确认一下,若是,将他召到京城。”
“喏。”
两人刚要退下,赵祯又说道:“且慢。”
不能召。
自己身体差,这宫中乱了,刘氏前面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后面满京城都在宣扬,若不是韩绛说出来,自己还一直蒙在谷里。
自己只要马上召见这个少年,同样会迅速传出去,莫明其妙从边区召见一个少年郎,皇上是要干什么呀?一打听,估计王巨祖宗八代的事都会被打听出来。
若是平时也罢了,关健延州那几桩轰动的案子都与这个少年有关。
自己能理解,史旰回来说了,石黄回来说了,边区百姓如何的苦法。但自己也没办法啊。就象十几年前自己想免邛州一千贯盐务,结果那年邛州增加了一万多贯的支出。因此只好装作不见,否则难道下诏免延州的兵役力役吗,下诏鼓励大家私盐吗?
只有不痛不痒地诏书程勘务必宽赋于民了。
但能有几个大臣理解?相信经过他们折腾后,还不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如女儿的遭遇。若非那少年出了主意,最后说不定就让司马光他们弄得身败名裂!
召可以,必须等这风头过后再召吧。
于是说道:“你们确认后,莫急着让他进京。这样吧,听闻他在读书?”
“陛下,不错,似乎很学问。”史旰道。
“那么你们明天走,今天朕会亲自替他挑一些书,你们带上,对他说,是朕送给他的,让他努力读书,秋闱(解试)高中,朕在京城等他。不过此行你们务必保密,不得泄露,也吩咐他不得泄露,此乃口旨,也是秘旨。”
两人离开,同时赵祯也默许了程勘收留王文谅。山遇兄弟也是他心中的痛……终于后知后觉,不算太迟,正是这个收留,嵬名山才投奔宋朝。不过宋朝也没有用好王文谅,还以为他是山遇兄弟呢,结果又闹出大事……
喜欢暗黑大宋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