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调研、考察、论证,鲲鹏馆眉目渐趋清晰。现在,摆在廖志国面前最大的难题,一是选址面临两难,二是巨大的资金缺口。
项目本身,倒也少有疑问与非议。所谓可行性与否,其实不算个问题。市长廖志国既然想搞,而且决心搞成,就已经证明其不仅可行,而且即便不可行,也必须创造条件可行。这不是霸王硬上弓般的蛮横不讲理,而是中国式官场的客观现实。存在即合理,西方先哲早就下过结论,古今中外都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此超大规模的项目,表面看来只是廖志国的拍脑袋之作,实际上却也顺应了阳城现实的需要,确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这个项目从提出到眼下即将正式上马,果真赢得一片支持拥护之声,并未有人挑战其可行性。这样一来,廖志国就算首战告捷,在阳城擂响了头炮。
对于工程的造型、规模、功能等等,按照廖志国的总体思路,文化局长孙健、体育局长姜如明、规划局长于海东等人,分别跑了好多知名城市,请教了若干专门机构与专家,形成多个较为完备的方案。其中,孙健的方案主要强调文化中心论,说是当前省委提出文化强省的口号,阳城市委市府也有相应文化强市的命题,此工程自然应主要定位于文化,龙头场馆当以文化艺术展演为主。姜如明则持体育中心论,说阳城是全国全省知名的体育之乡、奥运冠军的摇篮,主张鲲鹏馆主场馆建成不少于三万座席的体育馆,至少能够举办洲际大型篮球、排球赛事。那个于海东呢,倒不在意文化、体育哪个为主,他从设计理念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国际一流,环保低碳的口号,算是呼应了廖志国的百年不落后,并反复强调科学的规划等于成功的一半。
不论上述诸公如何立足本职,把各自的中心论喊得震天响,也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分歧,或者分歧有多大,总算都还没有偏离廖志国的基本思路,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
徐晓凡的北京考察,说起来成果丰硕,却只是走个过场、图个形式。
试想,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乃是世界头等体育盛事,那些鸟巢、水立方之类的重要场馆,之所以能建成全球翘楚之作,完全在于凝聚了全世界的智慧,集中了全中国之人力、财力与物力。还有,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国家大剧院,也是千呼万唤好多年才建成,其宏大气派与规模,不仅是一个文化艺术符号,也是国家形象、首都气派的象征。你区区阳城一个地级城市,跑到人家那儿考察取经,哪有什么可比性与参照系呢至于周边一些大中城市,有些举办过全国或全省规模的文化节、运动会,有些则是某项球类运动或影视大奖的冠名城市,建了些与之相匹配的硬件设施,也属事出有因。然而,中国官场的事情,往往最怕、却也最喜欢攀比,好大喜高求最已然成为风气。有些官员,为官一任,不是考虑切实为治下百姓谋些实惠与福利,而是总想为自己留下点什么痕迹。因此,不少原本贫穷、偏僻之地,甚至是知名的省级、国家贫困县市,道路宽得能起降波音787、空客330,广场大得能举行百万人集会,府衙气派得更是堪比美国总统办公的白宫。如此说来,这种风气又与当下官员政绩观、用人观相呼应。也因此,徐晓凡花偌大力气在首都考察、调研之后,高调提出看齐奥运场馆的口号,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各路人马一番南下北上、东跑西颠,最终成果化作厚厚一叠花花绿绿的资料,小山一般堆积在秘书长江大伟案头。江秘书长不是凭文字起家,更不喜欢与枯燥材料打交道,简单排了一下顺序就算综合过,交到黄一平手上,由他再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廖志国。
黄一平吃的就是文字饭,无中生有、小中见大本是他的强项,眼下从一堆现成材料中整理出万把字的报告,简直是探囊取物、手到擒来。加上,他曾经跟随过冯开岭五年多,熟悉工程规划、建设中的诸业务,文字归纳、综述的同时,竟然将鲲鹏馆各项数据一并预估了个大概。
报告一出来,难题也就出来了。
经过初步测算,鲲鹏馆总用地面积大概不下千亩,建筑面积三十万平米左右,包括土建、装潢、内部设备在内总预算应超过三十亿元,建成后的年折旧与维护成本也在亿元上下。如此,资金问题首先突显出来。
廖志国看了报告,在上述几个数据上一番流连,眉头竟也立时纠集起来三十亿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哩。至此,他不得不再次冷静下来,认真审视这个天量工程的利弊得失。
按理说,从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考量,现在搞这个工程,应该都是最佳时机。
一方面,来到阳城一年多,担任市长也快满一年,通过这个鲲鹏馆工程的造势,果真达到了撬动官场、聚拢人心、站稳脚跟的目的。尤其是借着工程筹建班子的建立,虽然动用的只是孙健、姜如明、徐晓凡、乔维民、于海东等少矢个干部,却波及并带动了整个官场,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现在,不再有人刻意保持距离、敬而远之,观望等待的人也明显少了。即使偶尔在机关食堂吃顿便餐,或是在楼下电梯口等电梯,也会有很多干部主动往跟前凑,千方百计找机会搭句话、露个脸。凭借廖志国多年为官的体会,从人气民望角度看,现在这个时
喜欢中国式秘书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