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云也知道兄弟的好意,不过订报纸的事是他决定的,当然不能拉周国安凑钱,只摆手笑着拒绝了,另外让老板订一整年份的,“我看那角落有不少过期的杂志,老板能不能便宜点,我们都是刚分来这边的知青,家里墙壁有些掉泥巴,拿回去看完刚好能用来糊墙。”
祁云这么干脆,老板自然高兴,连忙笑着让祁云随便去挑,“往常是一毛钱三本的,不过小兄弟你要就一毛钱六本,随便挑。”
这会儿报纸是五分钱一份,杂志是两毛五到五毛钱一本,不过像是书店里这些过期杂志都是老板从别的途径在城里弄来的,收来的时候论斤,卖出去一毛钱几本也是赚的。
这还是他们家自己的收入,不归书店。
老板没想到还能有人在自己这里订一整年的报纸,这可算是一种人民的进步了,拿到公社那边也是能吹一吹的。
要知道这会儿订报纸看的人要么就是那些城里当官的要么就是有钱的,可这会儿有钱人总能七拐八拐的跟当官的扯上亲属关系。
普通老百姓吃饱穿暖都难,谁还会花钱来买报纸?即便是有那关心国家大事的也都是找过期的报纸来看,那个便宜不说内容也不变,只是要晚一点而已。
就这还是城里才会有,像是他们李家镇这边,看报纸的统共也就几个人,那些人的报纸还是机关单位统一订的,看完了之后也多是带回家点炉子或者包书本之类的去了,半张报纸都不会空闲出来。
祁云从兜里翻出钱交给了老板,虽然老板也说可以先交五块钱,其他的五个月后只要提前一个月交都成。
也就是祁云从来不为钱财操心,不是说他以前有钱,即便是外出流浪的时候没钱祁云也从不让钱影响自己的心情。
这一掏还是跟以前那么干脆利落,把一边的周国安看得心抽抽,便是老板也对祁云高看一筹。
祁云倒没多想,纯粹就是不爱把注定要拿出去的钱捏在自己手里,既然兜里有现成的就直接交出去了事。
祁云记得今年五月的时候中、央那边应该就开始讨论批、林、整、风的问题了,这是上面的人开始注重经济发展的征兆。
还是那句话,科技要发展,知识人才是肯定要大批量需求的。
到时候除了以前那些被批下来的知识人才要慢慢翻案恢复原职,对后续力量的培养也会得到重视。
不过在看见黎明之前,还有一次最后的黑夜,祁云有心用笔杆子挣点零花钱,那肯定是要对上面的风向把握好,不然钱没挣到不说,还把自己给搭进去就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南边那时代比较松,又或者只是四川因为特殊地理条件才这样,不过我爸我妈他们那会儿上镇上并不需要对口号,甚至他们都不会背。
我觉得不同地方应该情况不同吧,像是这种事城里肯定是比较严格的。
不过七四年又会有最后的闹腾,这些都是随着上头风向来转变的,到时候祁老师也会随大流的,不会犯错误。
ps:已经定为下周一入v了,我准备是在二十四章开始v,所以这两天如果章数不够我会提前加更,今天先加一更。
当然,收藏满两千五/留言满一千五的加更还是存在的,小天使们继续努力~
第20章 公社
周国安不知道祁云的打算,单看祁云二话不说就掏了十一块五出去,顿时心疼得一张端正的脸都要皱巴到一起了。
等两人抱着二十多本杂志出了书店,周国安忍不住凑到祁云耳边小声问祁云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九月分粮之前咱们还得花钱买点粮食撑着,这会儿青黄不接的要去预支粮食也预支不上,老村长那里之前吴丽就已经去借过一回了。”
周国安这么说也不是提醒祁云要留钱出粮食钱,就是担心祁云现在胡乱花了以后真要用的时候拿不出来。
好在祁云也不是那爱胡思乱想的,只心里默算了一下点头表示还够,“咱们一会儿去买袋口粮带回去。”
村里这会儿还真没有谁能卖粮食出来,要知道一般人都在秋收的时候就留点口粮,其他的都卖去了镇上的粮站那边换钱。
要知道秋收后卖粮食,那会儿还是新出的新粮,翻过了年再去卖,那就是陈粮了,价格上就要低一筹。
即便在村里能买到,也都是些豆子苞米之类的,祁云算了算,还是决定去买点大米小米之类的,大米一毛多一斤,陈米更更便宜点。
最后两人买了二十来斤的陈米,花了两块钱,这点大米回去之后再跟杂粮混合着,基本就能吃到秋收了。
今年祁云跟周国安基本都没停工,便是吴丽也几乎干满了工天,只要收成可以,那来年三人口粮还是够了。
把这些都买完了,两人才扛着两个布袋子去了供销社。
找到李冬梅又报了李晓冬的名讳,李冬梅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总归是笑呵呵的应了。
有李冬梅帮忙,最后祁云买裤衩子倒是没花带来的布票,因为这裤衩子用的布料少,都是他们内部人员自己用布脚料子做出来的。
虽然颜色有些晕,还脱色,不过祁云也不在乎,摸着料子软,趁着有这个货还不要布票,就又给买了三件汗衫。
一件自己穿,另外两件祁云去邮局给怀城老爸寄了一件,另一件给边疆大哥寄了过去。
怀城那边说是大城市,可很多东西都是分配得很紧凑,像是祁
喜欢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