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时间,云氏治下三地一直处于休养生息中,才使得因为天灾和战乱遭受到巨大破坏的泽州恢复一些生气,秋天的丰收也让泽州的老百姓脸上多了许多笑容。
一户四口之家,两个成年人,两个未成年,一共有三十亩田地,平均每亩田地产二百斤粟,三十亩地就是六千斤,扣除一成农税后还剩五千四百斤。
云氏商行和其他商人对粟的收购价是六枚铜币到六枚半铜币一斤,仅以六铜一斤计算,五千四百斤粟就是三万二千四百铜,合三金二十四银,若是农户将手中所有的粟都卖出去,将会得到三金二十四银,不过还需要扣除二成商税,最终农户的纯收益是二金五十九银。(成本不计算,一般农户手中都留有种子)
二金五十九银,这恐怕是所有农户一生中都没有看到过的天文数字。
在云氏未掌控泽州之前,泽州的田地大部分都是世家和大小地主所有,拥护属于自己田地的老百姓并不多,大半老百姓只能为成为地主的佃户为地主耕种土地,丰年的时候还能吃饱饭,若是灾年,那可就难过了,到处都是饿殍。
拥有属于自己田地的农户日子过得也不咋的,大黎帝国的农税也是十税一,但是其他杂七杂八的税就非常多了,还有地方官员私自乱收税,农户能剩下一半粮食都算是多的,甚至有些地区自耕农比佃户的日子过得都惨,这些农户最终不得不卖掉手中的田地成为佃户,毕竟地主和世家与官府官员或多或少多有些关系,佃户遭受的剥削要比自耕农稍轻一点。
现在一切都改变,原本有些老百姓因为家人在战乱中死去而悲伤,却突然得到官府(云氏)要给百姓分土地的事情,之后老百姓们又了解到官府收税非常少,只有老百姓不将自己手中的粮食卖出去,就只收十税一的农税,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赋税,这样亿算下来,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恐怕是以前的两倍以上,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丰收的喜悦让老百姓们喜笑颜开,幸福的生活已经到来,在欢笑的时候,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感谢为他们带来这一切的云大人(云逸,由底层小吏进行宣传),纷纷在家中为云逸立长生牌位。
也因为手中有钱有粮,未来的生活不需要再忧虑,老百姓们都开始考虑多生几个孩子,好传宗接代。
这也是云逸在看到治下三地人口比较少好却没有下令鼓励老百姓多生育的原因,不需要云氏给予各种奖励,在传宗接代这根深蒂固的思维下,老百姓们只要能够养得起,就会多生几个孩子,现在老百姓们手中都有钱有粮了,自然会准备多生几个。
另外还有一些男人因为战乱而死的农妇考虑寻找其他男人组建新的家庭,女人无论再怎么能坚持,在男尊女卑的生活中都是弱势群体,只有男人才能为他们遮风挡雨,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是最好的选择,基本上每一次大规模战争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文人书生们也不好对这件事多说什么。
一个丰年,让云氏治下三地的老百姓都能够吃饱饭,手中的钱财也多了起来,一部分钱财被老百姓存储起来留作备用,剩下的钱财用来购买布料、牲畜、生活工具等各种东西,这些东西自然是要从商人手中购买,从而促进泽州的商业发展。
少部分普通老百姓看到赚钱的机会,拿出一笔钱尝试做生意,更多的却是原本在云华郡境内的商人们将自己的产业扩大到泽州各地,带头的就是云氏和云华系各个家族。
云氏商行的分号已经遍布云氏治下三地,最起码也覆盖到县级区域,将云华郡乃至瀛州产出的各种工业产品诸如镜子、白纸、厨具、农具等东西卖到各地去。
至于将这些工业产品卖到大黎帝国其他区域去,云逸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一方面是因为缺少人力无法多建工厂,另一方面则是金钱对云逸的重要性已经不大了,云氏手中财富多达上千万金,以后只会越来越多,云氏根本就不会缺钱,发展商业的目的却是为了让云氏治下三地的老百姓生活的更好,也能让三地的老百姓如同潼州老百姓拥护光明教一般来拥护云氏。
在农业、商业发展的同时,完全由云氏掌控的工业也在稳步发展着,受限于人力资源,除了钢铁厂、兵工厂、造纸厂、印刷厂等部分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其他的工厂增加的人力并不多,只是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以此提升工业规模。
暂时,各种工厂只会建立在云华郡境内或者瀛州境内。
从云逸彻底掌控泽州后,云逸手中的军队虽然没有大规模扩编,但是也在稳定增编中。
军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云家军,第二部分是城防军。
城防军,即驻守三地各个城池的军队,每座城池少则一百来人,多则过千,装备的均是冷兵器,总人数达到一万八千人。
云家军,主战部队,现有第一师、第二师、骑兵师外加一个重炮旅。
第一师和第二师都是标准师,为冷兵器和火器混编部队,一个标准师下辖两个二旅六团,外加一个骑兵团(一千骑)和一个炮兵团,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小编制部分,一个标准师总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三千五百余人,而朝廷还有其他世家一个军的编制才一万二千五百人。
目前第一师和第二师分别驻守在泽州的西北部和东北部,防备贺州和莱州两州的势力。
骑兵师,是云家
喜欢铸天朝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