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了吊兰和行李之后,周全开始收拾屋子。
先把一楼东屋和西屋两口灶台都点起来,让屋子里面有热气,这样不但可以将火炕温热,也可以驱散屋子里面的潮气。
之后他从爷爷的东屋里找出鸡毛掸子,戴好口罩和帽子,挥着鸡毛掸子开始掸扫屋子里面的尘土。
周家的小二层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大,但使用面积也有一百多平。
这么大的房子靠周全一个人,想在天黑之前全部清理干净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只打算先把自己的房间清理出来,让自己晚上能有个休息的地方,其余的房间可以明天在整理。
热火朝天的干了一个多小时,周全摘下口罩伸出头,向着窗外看了一眼,发现日头已经落到青杏林后面去了。
看样子再有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天黑,想起自己回来之后还没有拜祭家堂的周全赶忙放下手中的抹布。
换了一件厚一些的牛仔服,着急去上香的周全连手机都没带,抓着钥匙就出门了。
周全生活的村子名叫两姓村,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这座村庄里面的人家,大部分都是两个姓氏的。
就如同村名一样,村子里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陈姓和宝姓的人家。
以村中心的那条小溪为界,东边生活在地势较高坡地位置上的基本都是陈姓人家,西边生活在土地平整位置上的则都是宝姓的人家。
小溪西侧的宝姓都是蒙古族,据说祖上在旗,有族谱有家庙。
按照宝家族谱的记载,这一支的宝姓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的后代,属于“黄金家族”的孛儿只斤氏后裔,最开始居住在现今内蒙古,清初的时候迁居到此。
而小溪东侧的陈姓则是民国时期闯关东过来的关内汉族,因为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流离失所,陈家家堂内编修的那本家谱对于迁徙之前的事情所记载的并不多,只是提到这一枝的陈姓应该是从山东那边迁徙过来的。
据说在建国之前,两姓村以村中的那条小河为界,是两个村子,分别是宝家村和陈家村。
后来因为土地水源等等问题,二个村子合二为一,成为了现在的两姓村。
周全的家修建在小溪的西侧,归属的却是河东的陈姓。
周全的爷爷当年逃荒到这边,娶了陈家村末支家的大女儿,也就是周全的奶奶,从此在这边落地生根养儿育女。
家堂就是村中人家供奉和祭祀祖宗牌位和家谱的地方,家庙的功能和家堂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两姓村的人家为了分辨宝家与陈家,所以对两家的祖庙做了特别的区分。
如果按照古时的规矩,如同周全爷爷这样因为娶了本家的女儿而留在村子里的老人去世之后是没有资格在陈家的家堂里面供奉牌位的,因为不论是周全的爷爷还是他的后代都不姓陈。
除非和大表舅家的小姨奶那样招了上门女婿,否则异姓的男性死后想要进入别人家的家堂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陈家的人感念周全爷爷当年无私的对陈家人的帮助,所以很早之前就说过,周全爷爷的这一支族系,只要愿意就可以进入陈家的家堂里接受香火供奉。
在周全这一代人看来,什么香火供奉的,人死如灯灭,那都只是后辈们用来寻求心里安慰的一种仪式而已。
但是对周全爷爷那一辈的老人们来说,这真的是一种代表认可与归宿的荣耀。
在家堂里面给爷爷奶奶,老爹老妈上过香,嘀嘀咕咕的念叨了一阵子之后,周全心满意足的从里面走出来。
回家的路上,快过桥的时候周全碰上两姓村现在的村长,文礼哥家的大表舅。
两个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先认出了周全的大表舅就高声的对他说道:“阿全,正好遇到你了,不然我还得到你家去找你。你小姨奶知道你回来了,特意抓了只老母鸡给你炖了,走,到我们家吃饭去。”
被力气很大的表舅抓着走的周全眯着微微近视的双眼,随着对方的力道快走了几步之后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大表舅,等一等,我先回家取些东西。”
“哦,那你快一些,家里的蘑菇炖鸡马上就出锅,那道菜趁热最好吃。”
“嗯嗯,知道了知道了,你们肯定还会给我留着鸡腿的。”
“哈哈哈,你小子从小就爱吃,长大了也还是没变,放心鸡腿肯定还是你的,两条都是。”
匆匆赶路的周全回到家中,快速的将自己的行李打开,从里面翻出茯苓夹饼和好几条中南海香烟。
这些是周全特意从帝都背回来的当地特产,带回村里给乡亲们尝一尝的。
茯苓夹饼一会都给带过去,小姨奶爱吃这种软软糯糯的东西,中南海则带过去两条,剩下几条留着拆开成盒,分给村子里的老少爷们。
其实周全是不抽烟的,但是村子里面的老烟枪却是很多,所以周全觉得比起名满世界的帝都烤鸭,这种一百多块钱一条的帝都香烟应该会更受大家欢迎。
眼看天就要黑了,抱着礼物出门的周全一脚跨出大门的时候却又折返回来,特意把自己屋子这边的窗户给关上了。
在东北即便是已经四月下旬,晚上的气温也时常会跌落到只有几度而已,周全可不想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的宝贝吊兰被冻伤。
赶在天黑之前,周全来到了河东的小姨奶家,可他还没等进门,就被几只‘拦路虎’给挡住了。
一群挥舞着翅膀的大白鹅,从周全接近陈文礼家的院
喜欢小花匠的农园生活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