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验货也有好处,对厨房的工作情况了解的更细致一些。
青菜采购车一般七点四十到八点到达老店,到老店是最后一家。择菜阿姨八点到店,到点之后开始择菜。八点十分左右面点间和面人员到了,和面师傅姓杨,三十多岁,男的。他来了之后先是把员工早餐吃的馒头蒸上,然后开始和面,一次性两袋。饺子面得提前和,和完了还需要醒一个小时才能用。八点半和完,九点半用正好。
和面师傅老杨在老店工作两年多,也是老员工了。人比较实在,一天不多言不多语的,大伙都十分喜欢他。一个老爷们儿在一群女人堆里干活,得有好耐性,要不然干不了。
八点多来的还有剁饺子馅的那对老夫妻,他们来了之后开始剁饺子馅,主要是韭菜、大葱、萝卜、芹菜、茴香等青菜,肉馅不用剁,直接用绞肉机绞。
八点半凉菜小弟来了,凉菜小弟来了之后负责拌员工早餐吃的咸菜。一般情况下都是榨菜丝和榆根头丝,还有头天没卖了的小菜。
在鹤雨轩和临江轩工作过,对饺子情有独钟,所以对面点间的工作比较上心。老店每天饺子的销售份额和临江轩差不多,不相上下。老杨对饺子面的和制很到位,面和出来光度和弹性都很好,达到了标准。煎饺和煮饺用的是一种面,都是水饺面,用冷水和制。蒸饺面是烫面,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法。滨海人不太喜欢吃蒸饺,大部分都吃水饺。煎饺吃的人最少。
饺子要讲好吃,最好吃的是煎饺,其次蒸饺,最后是水饺。
吃饺子是个习惯问题,老百姓都爱吃水饺。水饺简单,在家就可以做,不像蒸饺、煎饺那么麻烦,又得烫面又得煎,不够费事的。水饺多好,和块面擀点皮,剁点儿饺子馅,包完一煮就吃上了,简单省事,连菜都不用整了。吃完饺子再来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
剁饺子馅的那对老夫妻,岁数在五十七、八那样,老家铁岭的。儿子媳妇在家务农,孙子上学,老两口身体还行,出来打工挣点零花钱,顺便贴补一下家里。跟他俩儿聊天听得出儿子还行,但是儿媳妇厉害,在家也是受儿媳妇的气,这大岁数出来打工也是无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六月下旬赵姐和李艳华,还有老吴,李艳华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来到滨海旅游。这回她们没有开车,坐火车来的。提前在老店附近给她们定了宾馆,她们到了之后中午在老店简单吃了一口,然后就出去玩了。等晚上回来之后在老店好好请她们吃了一顿。
很珍惜和赵姐、李艳华之间的友情,她俩儿是我出来打工最先认识的,到现在还互相联系,谁都没忘了谁已经很少见了。这十多年,有好多人都找不到了,失去了联系,能够找到并且互相联系的屈指可数。所以这份友情弥足珍贵。
尤其是和赵姐,已经超越了友情,就像亲人一样,她是姐姐,我是弟弟。
“下午都上哪了?”我问。
“也没上哪,到星海广场溜溜,就在那附近玩了,明天去老虎滩。”赵姐说。
“我看星海广场还没省城市府广场好呢,就是个大,能看着海,人倒是挺多的。”李艳华说。
“亚洲第一大广场,能不大吗。”我说。
“谭哥你去星海广场了吗?”李艳华问。
我说:“没有,来了之后天天上班,也没时间去,再说我也不喜欢出去逛去。”
“明天跟我们一起出去玩一天。”李艳华说。
“不能,出不去,你们来的时间不对,正好是周末,周末饭店最忙,现在还是旅游季节,一到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天天爆满加翻台,谁也不能休息。”我说:“要是周一、周二还行,我能有时间和你们一起出去玩玩。”
“周一、周二我们没时间,就赶着周末孩子休息出来的,明天下午就得往回走,后天孩子该上学了。”李艳华道。
赵姐说:“知道你忙,不用陪我们,到这就是想看看你,这也见着面了,看着你挺好就行,也放心了,要不然总见不着你掂心着是回事的。”
老吴说:“你们姐俩儿感情真好,她在家没事总叨咕你,叨咕的有时候我都吃醋。”
“你还吃醋,美去吧,你看现在赵姐把你伺候的多好,至少年轻十岁。”李艳华怼老吴。
老吴在那憨笑。
赵姐白了老吴一眼,“他不是我弟弟吗,我不是他姐么。”
“是,我不是没说啥嘛。”老吴道。
“你也不敢说啥,小心晚上不让你上床。”李艳华开玩笑道。
看到老吴和赵姐恩爱的样子心里挺高兴。
李艳华的女儿突然对李艳华说:“妈妈,这个饺子不好吃,我不吃了。”说着把口碟里的半拉儿饺子扒拉到旁边的空盘子里。
李艳华说:“不好吃不吃,吃别的,那不是有芹菜馅的吗。”
小丫头去夹芹菜馅饺子。
我看了一眼小丫头刚才吃的饺子,是鲅鱼馅的。来这长时间鲅鱼馅饺子我也没尝过,不知道好吃不好吃,觉着赵姐她们来了,鲅鱼馅饺子还是滨海特色,就点了一盘,想让她们尝尝,没想到小丫头说不好吃,有点打脸。
喜欢一个厨子的往事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