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免礼。”呆愣了三十秒,朱慈烺才缓过神,连忙让方以智平身,心中微微叹息,可惜了,方以智是两个弟弟的老师,他暂时不方便太过靠近,以免被有心人以为他要挖弟弟们的墙角,但等到时局稳定,找个好机会,他一定要把方以智调到身边。
另外,方孔炤也不宜长期遣戍绍兴,也应该早日委以重任,历史上,方孔炤是崇祯十七年被起用,任命为山东巡抚的,可惜还没有到任,京师就被李自成攻破了。
对皇太子的所思所想,方以智当然是不知道的,但这并不妨碍于他对皇太子的尊敬,翰林院检讨和定王永王讲官的身份都没有资格上朝,不过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还是很清楚。
从崇祯新政的四策,到前几日的漕米改海,皇太子提出的政策无不石破天惊,但细细揣摩之下,却都是利国利民的大治之策,方以智少小就有经世济民的大志,对朝事国事颇有研究。漕米改海,追逮赋,革盐政他或许能够想到,但废除辽饷和开厘金,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想的,因此他对皇太子的钦佩是发自内心的,刚刚这一鞠,并不只是因为朱慈烺的身份,更是因为朱慈烺的见识。
“令尊还在绍兴吗?”朱慈烺问。
听太子提到自己父亲,方以智眼眶立刻就有点泛红:“是。”
方孔炤是崇祯十四年年初被遣戍绍兴了,到今日正好一年。
“不必担心,我会想办法的。”朱慈烺道。
方以智激动的跪倒在地:“谢殿下。”
朱慈烺扶他起来,看着他眼睛,叹息道:“不必行此大礼,当日曲折,我心里清楚的很,令尊不过是代人受过罢了。”
“殿下……”方以智眼眶中已经有了泪花。
坤宁宫内。
“听你三位哥哥的话。不许任性,要早点回来。”出宫前,周后叮嘱长平。
上午九点,队伍出了皇城。
观音庙在城东。
长平公主兴奋极了,她轿帘就没有放下来过,不过的向外面张望,对街道上的一切都感到惊奇,十二岁了,她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世间百态。
相比之下,定王朱慈炯就比较腼腆了,一路只掀帘看了五六次,显然是不敢忘记周后的叮嘱,要保持皇子的威仪。
永王朱慈炤的轿帘却一次也没有掀起,就好像他对街道上的风景并不感兴趣,又或者他是特别小心谨慎。
朱慈烺替他们三人高兴。
中国古代王朝将皇子皇孙圈在皇宫中,死读书本,不让他们接触社会,不知道民间疾苦,是最大的一个弊端,相比之下,欧洲王室就非常开放,只要愿意,王子们可以接触到社会的任何阶层,这也保证了他们中间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君王。
今天是十五,观音庙祈福的日子,街道上人非常多,尤其是见到皇家仪仗之上,街道上的人就更是多了,人人都想要争睹皇家风采,三个弟弟妹妹坐轿,朱慈烺骑马,头上翼善冠,穿龙纹便服,腰挎长剑,皇太子的名字在前,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着实是出了一番风头。
到了观音庙,朱慈烺陪三位弟弟妹妹进入,定王和长平祈祷了什么他没有听见,但他却清清楚楚听到,永王在祈祷他母妃的平安。
因为是替周后祈福,因此有很多繁琐的规矩。
太监和宫女们忙个不停,折腾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整个祈福过程才算是完成。
从观音庙离开,朱慈烺带着三个弟弟妹妹回信王府。
今天中午他要请三个弟弟妹妹吃饭。
第一次做东,所以朱慈烺破例准许东宫尚膳监随便做,经费没有限制,什么好吃就做什么。但有一个限定,那就是,少做宫中的菜肴,多做市井百姓平常爱吃的菜肴。
“太子哥哥,你府中的饭菜真是太好吃了。”长平公主吃的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定王和永王却都比较拘谨,用过午餐,换了便服,朱慈烺带着弟弟妹妹们出了信王府,从最热闹的十王府街开始,一路游玩。朱慈烺,定王永王,长平公主走在中间,皇宫侍卫和锦衣卫护卫在身边左后。
“糖葫芦!买!”
“棉花团,买!”
“买买买……”
长平公主见什么都新鲜,各种零食小吃,说书摊子,绸缎店,天桥下杂耍的艺人,甚至是街边酒楼的招牌,她都要停下来仔细的瞅上半天。当然了,她最感兴趣的还是吃食,一街两行的小吃店被她买了一个遍,自己拿不了就塞到定王朱慈炯的怀中。
长平开心,定王和永王脸上也都是兴奋。
这不止是长平,也是他们二人第一次出宫--皇子们都缺少历练,如果平常他们能多接触市井,知道市井百姓的生活,甲申之变后的乱局中,他们说不定能逃出京师,去到南方呢,那样,明末历史也许就会改写了。
朱慈烺心中感慨,某种意义上讲,明朝的公主和皇子们远不如平常百姓家的子弟更快乐,尤其是公主,从生下来就被圈养在宫中,锦衣玉食但却又孤独无比,出嫁了也不能时时跟老公在一起,还需要被女官管理。明朝公主很少有长寿的,大多数二十多岁,三十不到就香消玉陨了。
而长平公主经历了家国剧变,父皇挥剑的惨剧后,十八岁不到就离开了人世……
只要长平能快乐,无论事后怎么被周后处罚,朱慈烺都是愿意的。
坤宁宫。
当听说朱慈烺带了弟弟妹妹大摇大摆的在街道上游玩,周后惊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