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被发明出来对汉部落来说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它的用处很多,并不是只能用来磨面粉,其实它只是提供动力的一种方式,具体要用来干什么,还要看具体情况来定,比如打铁。
打铁是一项很累人的工作,拿着大锤小锤不停的敲,一砸起来就是没完没了,非常的耗体力,但是有个自动锻锤就好的多了,比如西汉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水力锻锤,现在罗冲只是想把水力换成风力而已。
不过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建成的设备,目前想要打铁,还只能用锤子敲,而且汉部落现在还没有一个铁匠,所以第一批人还只能罗冲自己教。
木匠倒是不用罗冲操心,汉部落已经有了很多木匠,新加入的族人都要从学徒作起,只负责锯木头。
打铁项目启动,铁匠铺也很快在高炉的旁边建设起来,那是一个用砖块和圆木搭建的棚子,临时的,等风力锻锤建好之后,还要搬迁。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家伙什一样不缺,砖砌的火炉,木制的风箱,圆木墩做的砧台,上面放着重达上百斤的牛角铁砧,外加两把铁锤,一个用来淬火的水槽,还有几个铜质的火钳,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
打铁的学徒也已经就位,是几个之前加入汉部落的野人,其中还有一个叫做弈的家伙,当初还是罗冲给他胳膊正的骨,这家伙后来跟着大嘴学炼铜,现在又开始跟罗冲学打铁了。
由于现在已经有了熟铁和钢,所以罗冲准备率先打造一把自己的武器,长剑。
剑这种武器古来有之,最巅峰的时代要数汉朝,那是剑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剑没落的时代,这不是说剑的性能不好,只是因为造价太贵,不适合大量装备,所以才很快被刀取代,毕竟同样一个直条,单面开刃可比双面开刃省时省力的多。
罗冲要做的剑,是汉代最典型的八面汉剑,这个名字取自剑的横截面,横截面是一个扁的八边形,也就是说剑体一共有八个面,这种剑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厚,刚正不阿,既可以用来刺击,也能用来挥砍,同时还非常有韧性,不容易折断,这也是汉剑的特色。
不过这些特性还要根据材料来定,想让剑身有韧性,就要用熟铁打造剑胎,最后用钢材包刃,才能让长剑锋芒毕露,坚韧不屈。
罗冲亲自选了一块熟铁,放在炉子中加热,旁边的学徒也马上拉起了风箱,让铁锭软化下来。
烧了一会儿之后,再用钳子夹住铁锭,放在铁砧上敲打,罗冲掌锤,弈在旁边拿着大锤跟着敲打,每一锤都跟着罗冲的落点,罗冲砸一锤,他跟着砸一锤,慢慢的把铁锭拉长,再折叠锻打。
为了保持剑胎的韧性,不需要折叠太多次,只反复了三次,就可以备用了,一次变两层,两次四层,三次八层,这个折叠的层数对熟铁来说就很合适,太多了就容易断。
最后敲成的剑胎长一尺,很厚,这还不是最终形态,只是个雏形,剑胎做好之后,就要在刃口部位包钢,因为剑是双面刃,所以要一边包一块。
一块钢锭烧红时候,被砸成了细长条,然后放在铁砧的边缘砸成两节,再分别折叠锻打,最后做成两个角钢,然后放在炉子里和剑胎一起加热。
包钢的时候要先在粘合的位置撒一些硼砂,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这样才能让金属更好的联结在一起,然后把两条角钢包在剑胎的两侧,形成一个《一》形。
再经过反复的捶打,拉长,最后把剑体砸成一个刃长108厘米的长条形状,剑脊厚度大概一厘米,宽约3.5厘米,前窄后宽,剑首约3厘米宽,剑柄为细长的扁铁,上面开三个圆孔,最后用铜铆钉固定。
剑的护手部位又叫剑阁,就是剑刃和剑柄的分界处,刀的护手叫做刀谭,名字不一样,但是功能是一样的。
这把长剑的剑阁是用铜铁锡的合金为材料,失蜡法浇铸而成,上面刻有游龙纹,可以直接套在剑柄上,需要最后组装的时候安装。
长剑成型之后没有马上淬火,要趁剑身还不是特别坚硬的时候初磨,把剑身磨到想要的形制,最后定型之后再淬火使其增加硬度,然后才是精磨,也就是最后的开刃。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自从剑身成型之后,罗冲足足在家磨了五六天,为此他还用青铜浇铸了一个游标卡尺,专门测量各部位的数据,最后才磨出一个上下左右全都对称的长剑。
剑身初磨完成之后就是淬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淬火并不需要覆土烧刃技术,覆土烧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冷却时间不同,达到使刀剑刃部和剑身硬度不同。
然而这本来就是用包钢工艺打造的长剑,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所以直接整剑淬火就没问题。
淬火之后再精磨,把剑锋磨出来,最后就是组装,剑柄上面套上剑阁,再套上剑柄。
剑柄的材质极为奢侈,用的是汉部落目前仅有的一根象牙,还是食人猿从灰山的嘴上掰下来的,后来被罗冲捡了回去,一直留到现在,就是为了制作武器的剑柄。
剑柄的形状是一个椭圆形的圆柱体,内部中空,外面雕刻花纹,还在对应的部位钻了三个孔,抹上胶插接在一起,然后拿铜铆钉把三个圆孔铆接在一起,剑的制作也就完成了。
这把剑很长,剑柄也比较长,适合双手持握,便于挥砍发力,而且中心在剑阁前方一掌宽的位置,单手运剑也比较
喜欢原始文明成长记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