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娘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新房里的各种家具被褥置办齐备了。
这时候已经是十月底了。
双石碑村的秋早就收完了,田地里早麦已经冒出了一层绿茵茵的嫩芽,田埂路边的野草变得枯黄,在寒风中瑟瑟着。
胡粼手里提着一个包袱,玫娘紧紧跟着他,俩人一起穿过麦场,走到了小桥上,停了下来。
到了深秋季节,南河里的水也轻浅了许多,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间或还能看到一尾极小的鱼游来游去。
玫娘倚在石刻的栏杆上,看着桥下面的流水和石头,心里觉得慌慌的,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胡粼环顾四周,看没人注意这边,这才拉住了玫娘的手,低声问道:“是不是舍不得我?”
他说话的时候,眼尾上挑的狐狸眼眯着,眼睛亮晶晶的,脸上似笑非笑的,瞧着说不出的可气。玫娘白了他一眼,赌气地往前走去,嘴里道:“鬼才舍不得你呢,又不是搬多远,不过隔了一个小河罢了!”
胡粼笑着跟了上去。
玫娘帮胡粼铺床的时候,胡粼在一边整理着衣箱唠叨着:“十月二十八大嫂就要嫁过来了,我已经和爹商量了,咱们俩的事不用大办,十一月初六是个好日子,咱们把婚事给办了,以后也能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
等他说完,这才发现玫娘已经不在房里了。
胡粼忙追了出去,正好看到玫娘快步走在小石桥上的背影。
他双手环胸倚着大门站着,看着玫娘离去,狐狸眼里满是对幸福的期待......
玫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想到胡粼要搬走,心里就空落落的,眼睛就老想流泪。她不想让胡粼看到自己的窘状,只有速速逃离了。
乡村深秋的晚上,秋风又紧,天气又冷,自然没什么娱乐,人们喝了汤(喝汤指的是吃晚饭,因穷人为了节省粮食,晚上只喝一些汤汤水水而得名)之后,就关上门吹了灯睡了,既能做些娱己娱人的事情,又省了灯油,唯一的不好是这样以来,往往造出了不少孩子。对于村民来说,孩子多了,家里养活不了,男孩子也罢了,若是女孩子,要么寻人家送了,要么直接浸在尿桶里淹死。
站在玫娘家的大门口朝胡粼的房子望去,只见昏黄的光晕从卧室的纱窗透了出来,在密密的槐树丛的遮掩下,显得十分的遥远。
玫娘双手捧着一个食盒,小心翼翼地穿过麦场向小石桥走去。如今她家的麦场里,不仅堆着麦秸垛,还堆了一大堆花柴(棉花杆)和一堆玉米杆,冬天时候不缺烧锅的材料了。
胡粼的院门只是虚掩着,并没有锁,玫娘一推就开了。
她原本是想吓一吓胡粼的,结果一推开门,就看到胡粼笑吟吟站在门后,后面的油灯灯光照在他身上,乍一看真是有点吓人。
玫娘差点摔倒,被胡粼眼疾手快给扶住了。
胡粼坐在方桌边吃晚饭的时候,玫娘先是坐在对面静静瞧着他,觉得胡粼当真是太好看了,就单手支颐接着看。
胡粼喝着稀粥,抬头看了看她,眯眼笑了笑。
玫娘的心猛地一跳,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忙起身去给胡粼收拾东西去了。
她忙忙碌碌地把胡粼屋子里收拾了一遍,把胡粼换下来的衣物都收在了一起,预备明天过来洗。
胡粼看着她为自己忙碌,心里甜蜜极了,更加盼望张毅赶紧成亲,自己好把玫娘给娶过来。
张毅成亲前夕,他的未婚妻,十二里河孙家的大姑娘,同母亲一起去茶庵走亲戚的时候路过玫娘家门前,得知沙洲里的那套齐整房子院子是张家的上门女婿新盖的,母女俩心里不由火起,一致认定李老大夫妻俩一定私自资助了上门女婿建房子,把家底都掏空了。
结果,距离成亲还有三天的时候,媒人捎来了消息:孙家要求张家增加彩礼!他们家狮子大开口,要张家再增加十两银子,但是明说了,这十两银子孙大姑娘嫁过来的时候还陪送过来。
这个消息仿若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李老大和张氏打懵了。
十两银子对于他家来说,可真不是小数目,一时之间哪里凑得齐?
张氏和李老大陷入了愁云惨雾之中,又不好对张毅说,只好在玫娘这里诉苦。
玫娘知道自己爹娘的为人,听到爹娘抱怨,就回答道:“孙大姑娘若是不愿意嫁过来,那就不嫁好了,咱们再给哥哥寻一个更好的!”
李老大吸了一口旱烟袋,瓮声瓮气道:“那先前送去的彩礼呢?打水漂了么?”
玫娘只是不语。她总觉得爹娘似乎在自己身上打着什么主意,而且一定不是好主意。
果真,李老大给张氏使了个眼色,张氏开口道:“玫娘啊,你大嫂要这十两银子,又不是不拿回来,她还是会陪嫁过来的嘛!到时候肉烂在锅里,还是咱家的……”
玫娘听出来爹娘的意思了,大概是想借着自己向胡粼去索要彩礼,去填补大哥那边的空子。
她故意装作听不出来,只是玩弄着手指,玩了一会儿,起身道:“我去看看鸡喂没有!”站起来就走了。
张氏和李老大面面相觑,李老大骂了一声“死丫头”:“还没嫁人呢,胳膊肘都往外拐了!人家姑娘出嫁,恨不得把婆家东西全都搬到娘家来,她倒好,天天给胡粼送饭,纯粹是倒贴!”
李老大坐在堂屋里,中气十足地斥骂着,声音很大。玫娘站在鸡圈前,听得一清二
喜欢我的男人是狐狸请大家收藏:(m.baiduxs.cc),百度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